目前分類:經典.老野郎 (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YAMAHA TZR250 3MA 後方排氣 嘉樂號

TZR250 3MA在1988年前的開發階段,就不斷透過各種媒體喧染此車的大進化,再加上當時TZ250在賽道上的優異表現,對於並列雙缸,排氣口直通尾管的配置,讓車迷引頸期盼,果然上市後造成轟動,時至今日這樣所謂的”後方排氣”的配置,還是為車迷津津樂道。



1989年2月販售的TZR250 3MA,有著與一般的市售機車截然不同的配置,一般都以吸氣裝置位於引擎的後方,而排氣則配置於引擎前方,3MA卻採用了同期的市售賽車TZ250與一般車相反的系統,引擎前方裝置化油器吸氣、後方裝置排氣口直接連通全段排氣管至尾管排氣,在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就是尾殼設有一對排氣出口。另外,配有分離把護弓(頭罩兩端的紅色弓形小殼)的整流罩,其流線造型讓人一眼就會認為是YAMAHA的車,這種外型有許多的愛好者。從3MA型式開始,前制動系統改為雙碟煞系統,車架採用進化後的DELTA BOX,全新的CDI電腦控制系統,也將整體馬力與扭力的平衡最佳化,比起前一代,不論車架、懸吊、制動乃至於整體底盤都經過再強化,可以說是當代最受歡迎車種。



電影”烈火戰車”中,此車也被戲稱為”嘉樂號”,出現在錢嘉樂所飾演的角色”嘉樂”,向吳大維所飾演的角色David,挑戰公路賽車時所騎乘的車種,雖然是悲劇收場,但車迷心中卻是個永恆的記憶。


車輛諸元:
車種:YAMAHA TZR250 3MA
年份:1988-1990 
排氣量: 249 cc,
引擎型式:水冷並列雙缸 
直徑 x行程:56.4mm x 50mm 
檔位:國際6檔
最高馬力: 45hp/9500rpm
最大扭力: 3.8kg-m/8000rpm
制動:前280mm雙碟/後210mm單碟
前胎: 110/70/17
後胎: 140/70-18  (SP版本為150/60/18)
軸距: 1380 mm 
油箱容量: 16L
淨重: 136kg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50cc的等級在日本的機車史上,佔有絕對的影響力,甚至是一個時代引領下一個時代的重大產品級距,為此日本給它特別的"暱稱"~ナナハン(7=ナナ,100的一半=ハン),可見這一個等級的重機,帶來整個歷史的演變,巨大且深遠。自1960年代,本田的CB750 K0,突破了造車科技,詮釋了所謂的Super Bike的意象後,接連競爭對手的車種陸續面市,如知名的Kawasai Z2 750以及大型2T代表的馬赫或GT,這些所謂的超級機車的外觀,都是現代所稱的平車或街車,本篇要探討的是1985年後,因為賽道的表現而進一步市售化的超跑仿賽,這些750cc的車種,相信大家如數家珍,就帶大家時光倒流,回到1980~2000間,有哪些令人流口水的超經典ナナハン。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劃時代的巨輪~SUZUKI GT750



1970年代,是個重大的機車轉型年,1960年代末,HONDA CB750 Four K0所帶動的所謂super bike的風潮,開始以大排氣量來詮釋車種的性能取向,在當時環保的標準還不嚴格的時代,並未將二行程或四行程刻意作分野,常常一起拿來作為性能比較的指標。

 
說真的 上圖兩台750等級的"Superbike"  您分得出來2T還4T嗎?? 

當然在這場車輛科技的競爭,SUZUKI是不會缺席。為了對抗及分食CB750所創造的幾年市場市佔率,於1971年發表了GT750,並以2行程引擎之姿迎戰CB750的市場,當然在同場競技下,原本同樣在1960年代末發售且高人氣的KAWASAKI KH500 馬赫3 (或稱500SS),也不甘示弱,同年度發表750SS 馬赫4,相較之下,同為三缸2T代表,也同樣是劃時代巨輪狠壓CB750市場,但身為本篇主角的GT750,卻是敗於750SS手下(當時就創下極速200以上,0-400加速僅12秒的優異性能),倒是這一段時期沒看到YAMAHA有同樣類似車種出來一較高下,要不然就會讓故事更精彩。



圖為1971 KAWASAKI 750SS 馬赫4

回到本文的主角- SUZUKI GT750,雖然看似有一些時代較勁下的弱勢,但它卻也是當代的經典車種代表。有著象徵狂暴馬力的2行程引擎外表,卻合併著溫順的實際動力體驗,雖朝著Superbike的目標前進,但卻一如旅行車種的優雅舒適。稀有的三缸2行程搭載水冷散熱系統,引擎後方側蓋清楚標明"WATER COOLED",配備差異上立馬與CB750或750SS上,高下立見,精緻的細節以及高品質的用料,品味此車才是如此。



"WATER COOLED 750" 光這字樣的呈現 誰敢說它不經典呢?

GT750除了上述的高端配備外,全車也有許多鍍鉻部件,作工亦相當精緻。這具三缸引擎,配有自動潤滑系統,讓汽油與機油同步燃燒時,獲得更穩定的動力輸出及燃燒效率。此車另一特色就是排氣管的排列方式,如同照片所見三缸理應是三出排氣管,但GT750把中間那個汽缸的排氣管,於引擎底下一分為二,創造四出尾管的外觀,所以這樣的配置,你說沒有衝著CB750來,誰會相信? 最後在尾管尾部接上消音器,達到絕佳的左右平衡及優雅外觀的設定。








這台車,小編曾在街頭看過,也有正牌車在路上奔馳。但環保法規現在不斷扼殺2行程的生存空間,終有一天2行程會成為合法法規下的絕響,但2T魂不滅,小編會繼續分享相關2T歷史資訊,讓大家更能清楚一窺世界機車的發展史,並不是簡單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
 

更多資訊 請見 重機老野郎官網 2T魂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MAHA SDR 主流風潮中的自我享樂

在2行程250cc仿賽為主流時期的1987年,YAMAHA推出了這台以自我享樂為名的SDR 200。平街車的外型設計,舒適的坐姿及車高,輕盈的車體及適切的動力表現,讓此車有著極具樂趣的操控性及運動性。195cc水冷單汽缸引擎,置入編織型骨架中,整體設計乾淨俐落,搭配如此的動力,產生凌厲的加速感,很難無法享受這快意及舒適的雙重感受。



車體尺寸~長1945mm 寬680mm 高1005mm,跟TZR125的尺寸幾乎一樣。但SDR跟TZR最大的不同在於骨架的設計,TZR為主流的DeltaBox,骨架粗曠,所以包覆性完整。而SDR因使用編織型骨架,且又為單座設計,所以讓引擎及所有機構外露的視覺緊湊感,是該車的最大特色,也是少見的2T車設計。



此車所搭載的單缸引擎動力,並非是使用DT200R的引擎,而是使用TZR125的引擎基礎去擴缸升級為195cc的動力輸出,以DT200R的最實用的扭力區間去設定,並強化安置引擎的機構,使其降低震動影響。並加入當時YAMAHA最新技術 : YEIS(Yamaha Energy Induction System),YPVS(Yamaha Power Valve System)及賽車級的化油器,讓進排氣效率大為提升。在淨重105kg下,可有34hp/9000rpm的動力輸出,馬力與重量比為3.08kg/ps,在當時可說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車種。



看到這台車的儀表,應該也相當熟悉,後來台灣所推出的FZ150(一代目),所使用的儀表,應該也是同一個血緣。表中有時速表,超速警告燈,空檔燈及遠光燈設定,SRX400/600也同樣是這樣的儀表設計,就算是現代,都還是覺得很前衛。


很多的組件也都是以鋁合金的材質去打造。


短小精幹的尾飾管


前後的單碟盤,制動系統都是以對向單活塞卡鉗設定。


SDR的骨架設計感十足,空氣濾清器周圍組件則也是以鋁合金材質打造。


街邊隨拍,俐落身影,讓人多看一眼。如有幸在彎道中遇到,千萬別輕視他,搞不好一下就看不到他車尾燈。@@

更多影音資訊 請見 重機老野郎 官網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0代の真2T魂!! HONDA Motocompo 

這台在日本當時超高人氣的折疊小2T,台灣人應該還不陌生。其獨特的設計讓把手及座鞍都可以收納在車身中,然後可以輕易地放在汽車後行李箱中(建議旅行車式樣),也因為這樣的特性,也是少見汽車銷售"搭贈"這一台モトコンポ,記得是當時的Honda City這一款車,買一送一的概念啦!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ISEIDO TECH21傳奇~FZR750 OW74

在當時要擺脫只會做2T形象的YAMAHA
1985年以這台資生堂TECH21塗裝的FZR750 OW74廠車
宣示對決他廠四行程仿賽市場的決心~~



此車引擎前傾角為35度
以乾式離合器搭配特規的上方吸氣FCR化油器
並佐以鋁合金Delta box的車架結構
以750cc之姿 產生最高的130匹馬力 
高速時可維持車身的穩定度及操控
當然以現在角度來看 當初的FZ經典雙圓燈印象
怎麼看起來變成了個獨眼龍....
其實是看到OW74 就可以馬上想起FZ750的英姿啊!


後來市售的FZR系列,尾燈也採取雙排長形排列。

更多資訊請見 重機老野郎官網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屆東京車展的概念車之一 1987 SUZUKI NUDA

東京車展相信大家絕對不陌生,每兩年一屆,也是所有車廠揭露最新科技的羅馬競技場。尤其這是日本車廠的主場大本營,當然要拿出看家本領,以防歐美廠商攻城掠地。

1987年第27屆的東京車展中,SUZUKI攤位中展出了一台劃時代的"二驅"車款,四輪有四驅,二輪也有二驅~這就是SUZUKI NUDA。



此車整流罩為全包覆式,車頭部分則是以碳纖維混和材質增加包覆強度,車架雖以輕量化為主軸,但仍以高剛性為基礎去設定。引擎動力則是以GSX-R750動力基礎去設定,可手動控制點火的電子噴射系統,配置油冷混合水冷概念的冷卻系統,另外為提高更好的散熱效率,油冷散熱頁整合在整流罩外觀的右側面,即便以1980代的科技觀點來看,一點也不違和。



在高剛性及輕量化以及全包覆式整流罩的超低風阻的搭配下,此車擁有絕佳的操控穩定性及高速時的安定感。最特別的是前後全時"二輪驅動"的特殊軸傳動配置,以前後正逆迴轉平衡設定創造出絕佳的扭矩反應,在低速不平路面時,也可以讓車身保持相對穩定及路感,安全性大增。普通行駛時,皆以後輪驅動的方式,當急加速時,後輪滑動的同時就會透過前後輪軸傳總成連動機構感測裝置,啟動前輪驅動,而產生二輪驅動的動力特性。為因應這樣強有力的動力輸出,配置的前後制動碟盤,也是以特殊鋁合金外包覆不銹鋼材質,以三明治方式層層疊而造就的特殊機構。也因為這樣的設計,也成就當時前所未有前後單搖臂的嶄新外型。



車輛儀表顯示,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液晶指針來顯示各類行車資訊,三環表設定,中間為轉速表,左側為時速表,右側則為水溫及其他車輛資訊顯示表。燈具總成全都整合在一對鷹式大眼及內含四燈組的碩大尾燈中,尾燈則又整合在類單座蓋的1/2面積,相當乾淨洗鍊。照後鏡則是只配備在左邊。



雖然NUDA為概念車,但模型廠商也為其生產市售1/12的GK模型,不過現在應該也很難找了。但概念車的意義就是為市售車做下一個世代的進化準備而揭露,我們倒是可以看看這些概念車,後來變成了哪一台市售車或是根本就不存在了呢? 30年後的今天再來檢視,也是很有趣的,是吧?


 

還有更多影音資訊 請見重機老野郎官網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NDA CB400 four NC36 復古風潮的發起~
 
只在1997~1998年間販售的NC36,銷售總數並不多。最大的特色在於雙邊雙出的電鍍四出喇叭型排氣管,配上復古的鋼絲圈,進一步重現70-80年代本田街車的風格。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MAHA R1-Z 低調卻不凡 披著羊皮的狼 

為了適應當代復古和懷舊潮流,YAMAHA1990年重新將第一代TZR的引擎加以改良,配合新設計的車架,加入90年代新外觀,從而產生出一款既古典又新穎、返璞歸真的新車型R1-Z。在其他車廠紛紛轉向四行程雙缸或是四缸的同時,視生產二行程為強項的YAMAHA,仍然生產這款性能街跑以滿足性能迷的需求。



R1-Z的引擎來自第一代TZR250 1KT的延伸,並列水冷雙缸二行程,缸徑行程分別為56.4㎜和50㎜,排氣量為249cc,壓縮比為6.4:1,受日本法規限制,目前的生產車型在8500轉時輸出40匹馬力,在7500轉時產生2.4公斤的最大扭力,而排氣門採用YPVS系統控制,在排氣管前段是交錯式,使得排氣更加順暢,排氣管尾段都放在右邊,其設計與90年代的SUZUKI RGV250r一樣,這在量產型街車中是首次使用的GP賽車風格。由於經過多方面改良,引擎輸出功率比原TZR更強、更順,而引擎轉速的紅線區也比原TZR高出1000轉。

YAMAHA考慮到此車並非是純跑車風格,再考慮到成本,故放棄了鋁合金的DELTABOX車架,而用上90年代流行的復古車架,即鋼管式雙吊鑚石型車架,同時將引擎作為車架的一部分,在車架後軸處加上鋁合金板來增加受力處強度,以減少震動,同時方便維修時的拆卸與安裝。



前避震是套筒前叉,合金輪圈是三柱式設計,配上直徑282mm的浮動鑚孔鋼碟和異徑對向4活塞卡鉗,提供足夠的制動能力,後搖臂是三角形單避震,除油壓和彈簧外,還增加了90年代時興的氮氣罐,此氮氣罐是不能調校的。后制動採用直徑210mm的鑚孔鋼碟配用對向2活塞卡鉗,前後鋼圈都是17英寸(43.18cm),前胎規格是 110/70-17,後胎規格是 140/70-17,抓地沒問題。

儀表板與一般無擾流罩街車一樣,主要有兩大儀表區,分別為轉速區和速度區。在兩儀表中間有4個警示燈,分別是方向燈、空檔燈、高光燈、機油警示燈,而水溫表藏於右下角。其分離式把手位置比TZR有所升高,其座鞍較厚,比起250cc二行程仿賽車更舒服,長時間駕駛也不會太疲倦。R1-Z的座鞍高度只有775mm,凈重只有134kg,一般身材的人士控制絕無問題。



踏上啟動杆,只需輕輕一下便可把這部R1-Z發動,由車架傳來的引擎震動,在二行程中還算合理,排氣聲也算是很輕微的。一檔起步需把轉速提高到3500轉才行,接著升二檔、三檔,車速已超過100km/h。再把轉速下降至1500轉,輕扭油門,轉速和速度都跟著緩緩上升,沒有一般二行程在低轉速區域力量不足之感。在5000轉時,R1—Z便能使出它的看家本領,引擎開始綿綿不斷地涌現,當超越7000轉時,YPVS的排氣閥門被啟動,爆發力便爆發出來,轉速一下子達到10000轉,其表現比起舊款的TZR更胜一籌。只要掌握好油門的供給,前輪會離地抬起,這確實是一台有著強烈加速力的引擎。



R1-Z可謂是TZR250R的軟化版本,它改變了TZR250R中太張揚的全封閉擾流罩,增加舒適性的懸挂和新穎的單邊雙排氣管,從而達到一種和諧。如果有機會在街頭遇到此車,千萬不要看它其貌不揚,便想欺負它,到時你只有吃煙的份。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年前的西元1997年~~大家最熟悉的國際事件,不外乎就是香港的97大限--回歸中國大陸。這是個嚴肅的議題,我們就不談了@@~~

1997年在世界的重機界來看,也是相當份量的一年,龐大數量的經典車種,都在這一年孕育而生或是持續熱銷上市,小編就列舉日本四大車廠,圖多讓大家吮指回味,重溫心中曾經有過的那個夢。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0 GSX1100S KATANA 刀

刀1100也是款長春車種,1990年剛好適逢SUZUKI創業70周年,所以推出限定1000台的限定式樣,車身有"Limited"字樣,顯示它的限量不凡。整體的配備升級,如制動系統,懸吊系統及整體的電系配置,當然限定版的價位也比一般版本還要高,即便如此它的市場地位仍然屹立不搖。



●氣冷四行程DOHC四汽缸
●1075cc
●111ps/8500rpm  
●9.8kg-m/6500rpm
●232kg
●3.5-V19  4.5-V17
●當時價格119萬日圓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級單搖仿賽 HONDA RVF750 RC45

RVF750即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車輛型號RC45,身為RC30的後繼車種,在車界的歷史地位當然也是無可撼動。擁有賽道專用的V型四汽缸引擎,賽車級的操控特性,精巧的車體結構,以及當代的最新科技配備,賽道上所向披靡,締造出無數的勝利方程式,市售的它時至今日,仍為神車代表之一。



RC45的心臟採用的是第三代全新設計的HONDA FORCE V4引擎系統,主要訴求為高動力輸出、輕量化及精簡化,創造出完美的車重與馬力比。這具全新設計的水冷四行程 DOHC 4汽門四汽缸引擎,具有高轉速,高動力及最佳燃燒達到平衡之72.0mmx46.0mm的汽缸內徑X衝程。可在高轉速域執行最佳的汽門控制,並徹底降低HONDA特有凸輪傳動機構的磨耗。RC45新一代的引擎設計,比前一代的RC30少了4kg,也為輕量化貢獻,添上一筆。



為達到高水平地滿足一般行駛的控制性能,以及車賽用途的高度潛力,RC45採用了PGM-F1的電子控制式燃油噴射系統。經由本田引以為傲的劃時代革新車種NR750的驗證,此項當時最先進的機械結構,繼續沿用到RC45身上。



首先利用了凸輪脈衝產生器、進氣岐管內的負壓感應器、曲柄脈衝產生器、油門感應器、水溫感應器、進氣溫度感知器及氣壓感應器等七種感應器去擷取大部分外界的情報,經由16位元微電腦的高速處理下,立即判斷作為最佳燃油噴射的訊號及引擎動力最佳的反應時機。



讓引擎的重量可以大幅輕量化的原因,還是在這個當時高成本的粉末金屬混合材料開發的鋁質套筒,此材質兼顧了低磨耗及不易聚熱的特性,搭配了高階低摩擦損耗的滑塊型活塞,讓車體淨重降低了1.5kg,除了輕量化外,也實現了工作溫度穩定的要求。此外,活塞以三個O型環的設計,卻可以比擬前代車型RC30兩個0型環同等的低磨耗水準,在高轉速下還是能保持穩定的機油潤滑度及流動量。



RC45會有如此強大的動力表現,最後的排氣系統絕對也是關鍵之一。排氣系統採用獨特造型的4-2-1排氣配置。這樣的設計讓排氣阻抗問題獲得良好的解決,另外尾管的設計也順應PRO-ARM單搖臂快拆後輪的設置,而置放在左側端。這樣的4-2-1的排列方式,因有效的提升排氣脈動而強化了引擎的燃燒效率,除了動力讓人驚艷外,如此的外型設計也屬當代前衛視覺,果真不簡單。





為抑制高轉速所造成的車身熱源,冷卻系統則設置在V型汽缸的傾斜角間,專用機油冷卻系統,並搭配引擎的水冷散熱系統,讓冷卻效率大幅提升。車身骨架則是採用鋁材管式高剛性車架,以因應賽道上各種環形道路的力量回饋。



談到本田高端車種,無疑地,單搖臂外型最為受到關注及討論,這種PRO-ARM設置的單搖臂系統,除了在剛性,懸吊及輕量化上,都可視為優於傳統的雙側搖臂的動態表現。除了可抑制因為搖臂擺動所造成的應力彎曲,也可降低因為擺動造成的鏈條的張力彎曲。另外前倒叉為12段可調性,優異的高強度,高反應性,提供了此車在高速時所產生的震動風險,為連續行駛時的減震力提供最好的支持。





前輪配備的油壓制動系統,採用直徑310mm及5mm厚的浮動碟,並以開孔加工,提高制動發生時的散熱性,大大強化制動的效能,後輪則是配置了直徑220mm及厚7mm的碟盤,前後完美搭配以提高行車安全性。



RC45是本田的夢幻車種之一,也是本田在賽場上單搖臂與雙搖臂的時代銜接點代表,雖然後來為了賽道出彎穩定性或其他動力規格的環境競爭趨使下,讓這樣經典完美的單搖臂在賽場上畫上暫時的句點,但在愛車人的眼中,追求最美感極致的底盤設計,還是這樣的單搖臂啊!!

●RC45E 水冷四行程DOHC 4汽門 V型四汽缸
●749cc
●77ps/11500rpm  
●5.7kg-m/7000rpm
●189kg
●130/70 ZR16  190/50 ZR17
●長寬高: 2110mm x 710mm x 770mm
●汽缸內徑x衝程: 72.0mm x 46.0mm
●現今市場行情價格: 300萬日圓以上

更多影音資訊 請見重機老野郎官網~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NDA ビート BEAT 50

難以言喻的外型,從車頭正面看過去像極了汽車的氣壩與頭燈總成,想當然此造型在1983年發表之際,必然造成轟動。它是世界第一台水冷式2行程的速克達,搭載了可變扭力之排氣增幅系統(V-TACS),也因此造就了當時同級距最強的7.2匹馬力。





●水冷二行程活塞式汽門單汽缸
●49cc
●7.2ps/7000rpm  
●0.73kg-m/7000rpm
●60kg
●3.00-10 3.00-10
●當時售價15.9萬日圓

更多影音資訊請見重機老野郎官網~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0 YAMAHA TZR50

YAMAHA第一台的水冷市售50cc仿賽,同時間與TZ50一同開發的TZR50,是以RZ50為基礎架構,並以全罩式呈現賽車本質,具有高轉速域的性能表現,而引擎具備的YEIS系統可以展現平穩的扭力,在成熟的五檔變速下,可以將性能發揮地淋漓盡致。再者,8L容量的油箱也可以發揮長距離旅程的需求。騎乘姿勢及精簡的車體不論男女也都可以駕輕就熟,屬於一部都會型的小仿賽。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mota 500 V-Due

此為當時市場少見的500cc級2行程仿賽,前後存在於1997-2005年間。V-Due搭載了相當多高科技配置,如首見的缸內直噴2T引擎,乾式離合器、前衛的單邊雙出的尾管、大面積的碳纖材質加持以及超群的馬力與車種比,都是當時很多車款望其項背的技術。但首發的150輛V-Due,便發現機車本身有諸多問題,如活塞易卡住,汽缸容易漏油及動力延續上的問題。但因為當時銷售數量並不多,因此收藏家們都不願意釋出而珍藏著,導致市場上並不易見。











●水冷二行程90度V型汽缸
●電發起動
●499cc
●105ps/9000rpm  
●9.2kg-m/8000rpm
●176kg
●120/70-ZR17 180/55-ZR17
●當時售價30,000美金以上
 

更多影音資訊請見 重機老野郎官網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ZUKI RG125 gamma

1992年大改款的RG125 gamma,外型有著很大的變化,其中有許多劃時代的配備,包括250cc級的車架結構,倒立前叉,電發起動,TM30彈弓化油器,搭配AETC II的高轉速引擎,一口氣衝紅線區,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水冷二行程單汽缸
●124cc
●22ps/10000rpm  
●1.7kg-m/5000rpm
●123kg
●100/80-17 120/80-17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24 法國Peugeot也曾有過的賽到光輝~

圖像裡可能有自行車和摩托車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ou wanna be a GOODMAN?? HDS1200 should be the best choice !!

Simond Goodman HDS1200.jpg

文章標籤

重機老野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